“八〇”后学子的中医之途

来源
中国中医药报
时间
2010-12-22

李哲

中医是当今炙手可热的一个话题,却有两个相反的处境:一个是学术界激战已久的“中医存废之争”;另一个是近年来迅疾掀起的对中医养生的膜拜。这两个处境都不应是中医的立身之地,中医也不该是“非主流”,更不是某些利欲熏心者的挡箭牌。中医之所以有今天的尴尬境遇,是因为它作为传统文化被现代社会欣然接受,而在“科学”的领域里却被人质疑着。作为80后、90后的中医学子,也在感受着这种矛盾。

我们这些踏入中医院校的年轻人,刚入校门时并未思考太多,选择中医院校只是把中医看成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,真正抱着振兴中医信念投身其中的少之又少。然而,当踏入杏林之后,在社会大环境对中医问题的拷问氛围下,我们开始不由自主地审视和思考“中医”了;当我们被折服时,便决定投身其中。事实上,中医的魅力折服了一批又一批人。

当媒体上,打假斗士们为探讨中医科学与否而口水飞溅时,我只觉得是浪费时间。也许这只是现代传媒开辟出的一条新的收视之道。银屏上那些人攻讦老中医时的“小人得志”之像,唯有让我生出沉重的悲哀。在这些争论中,最平静的那个人永远是被攻击的老中医。他们平静是因为他们知道:中医的理不是不明,只是那些认为不明的人选择了认定它不明,他们无需为这种固执和愚蠢浪费时间。窗户就在那里,那些人自己选择了放弃推开的权利,而且紧紧锁住也拒绝别人的效劳,那就注定要失去享受推窗而现的一片鸟语花香,而把自己困死在一堵绝路之墙的面前。

流言和攻讦虽然面目狰狞,却只是远不足以谋杀中医的纸老虎,真正令人忧惧的是产生流言的源头——以“科学”主义遮蔽一切的现代价值观,这个真正扼住中医脖子的可怕杀手。

任何事物都要经受社会价值观的考验,然而历史行进到今天,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古代社会的价值观已经相去甚远了,古老的中医在今天社会价值观的评判中已经成为“非主流”的弱者身份。然而,事实上社会价值观是可变的,即在这个价值观下会发生A存B亡,在那个社会价值观下却会发生B存A亡。如此,倘若实践证明A和B对当今社会都有益,又为何不能并存呢?而且,判断医学的标准永远是能否治病救人,如若一味舍本逐末,未免有失偏颇。

理易明,但在当代社会价值观下,事情就不那么简单了,中医发展之途可谓坎坷。作为“80”后、“90”后的中医学子,面对无聊无知的口水战我们没有兴趣,真正令我们担忧的是:在现代社会价值观造就的、现代模式的中医教育和中医从业环境下,我们能否学好中医,能否将它继承下去甚至发扬光大?面对人民群众“下一代中医在哪里”的疾呼,我们深深地叩问自己。

历史给“80”后、“90”后的这代人铺就了一条艰难的中医之路,但是无论这条道路将被推推搡搡地挤向哪里,在飘满药香的中医校园里,我们一颗颗年轻火热的心都已经投身如火如荼的中医事业。(作者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08骨伤班本科生)